被宠物咬伤以后需不需要打疫苗?
  作者:   时间:2018-07-03   
		浏览4718 次
			
  
	  被动物咬伤之后,首先要确认的不是需不需要打,而是暴露有没有发生。
	  所谓的暴露(exposed),指的是足够的病原体接触了可以感染的组织。这句话有几层意思,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:
	  被石头砸伤,这不算暴露,因为石头不算病原体;
	  拥抱了携带乙肝病毒的朋友,这不算有效暴露,因为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拥抱传播;
	  喝了一口蛇毒,这不算有效暴露,因为粘膜完整的消化道不是蛇毒蛋白可以侵犯的组织;
	  被叮咬过HIV携带者的蚊子再次叮咬,这不算有效暴露,因为蚊子口器中残留血液的病毒量过少。
	  理解了暴露,我们再谈谈狂犬病病毒的暴露。
	  首先是病原体,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称为宿主,并不是所有动物都是狂犬病病毒宿主,只有温血动物会携带狂犬病病毒。
	  在这些宿主中,只有食肉目(比如狗)和翼手目(比如蝙蝠)动物是狂犬病贮存宿主,其他哺乳动物(包括人)都是偶然宿主。
	  偶然宿主是无法维系狂犬病病毒持续存在的,因此病毒不会依赖人生存下去,更不会通过鸡、蛇和青蛙等动物传播到人身上,因为这些非哺乳类都不可能是可疑狂犬病动物。
	  接触动物后预防的指征,取决于与可疑患狂犬病动物的接触情况。

	  I级接触:接触或喂养动物,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。
	  处理:
	  无需任何处理。
	  II级接触:动物轻咬裸露皮肤,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。
	  处理:
	 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,接种疫苗。
	  III级接触:一处或多处穿透性皮肤咬伤或抓伤,或动物舔触处的粘膜被唾液污染,或动物舔触处的皮肤有破损,或暴露于蝙蝠。
	  处理:
	    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,接种疫苗,给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。
上一篇:宠物打疫苗,这些事儿你必须了解
  下一篇:寄生虫对于宠物的危害   
 
 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